孙正义,日本首富,软银集团董事长兼总裁。是阿里巴巴最大的股东占约40%股份,是马云个人股份的6倍多。我有幸获得孙正义在PPTV的直接投资,孙先生也成为了我的董事。从他身上学到不少东西。孙正义是我见到的企业家中的资本家,资本家中的企业家,是将企业实体和资本借力融会贯通的大师。我总结的孙正义的思维:目标只做No1,先布局后开战,全力以赴All-in,不留给自己和对手后路。
人生蓝图
先来决定要登的山吧!这是体现孙正义基本人生观的一句话。孙正义19岁时制定了一项50年的人生规划,一直按照这项规划践行至今:20岁开始扬名,30岁开始积累经费,40岁开始靠人力决战,50岁开始实现事业,60岁开始传给下一代。
很多人也制定过这样的目标,但是并没有将目标进一步细分成更小的元素,对每天要做的事没有具体的认知,这让目标失去了指导意义。
制定计划,要逆向思考
与普遍的“首先做什么、然后再做什么”的模式不同,孙正义思考的是:要实现这项目标,要在目标的前一阶段做到什么?而要做到这一点,又要在它的前一阶段做到什么?
公布目标鞭策自己
“公布目标并努力实现,风险虽然高,却值得一做。”——孙正义向来都会公布自己的目标,借公布的机会,他可以聚合人力、物力、资本、信息等各类资源。言出必行的他,在把目标说出口之后,不留给自己后退的余地,以此不断鞭策自己,从而更加用心和投入。
孙正义和陶闯(知卓董事长,PPTV前掌门人,前微软高管)合影
立刻行动胜过花时间思考
孙正义进行决策时,会瞬间作出结论,如果“无法决定”就将相关事宜暂时搁置。在他看来,无法立即决定是存在决策所需的关键资料,所以这时,他会让下属收集、准备所需要的材料,以便作出正确的决策。
高度集中精力一决胜负
在80年代,孙正义创办的个人计算机杂志出现了严重亏损,但孙正义并没有削减杂志部门的支出,而是拿出1亿日元投放电视广告(当时宣传杂志的电视广告并不多见),并且大幅度加印杂志——要为全国各地书店供应10万册刊物。面对大家的质疑,孙正义解释到:就这一次,请让我们供应10万册,这样还不行我们就停刊。结果,这10万册杂志全部卖光了。
在市场扩张阶段,即使出现亏损也不要削减支出,反而应当加大投资提升营业额,这一点很重要。
用拼命的态度挑战困难
“把打火机借我,我要在身上浇油死在这里!”——你能相信这样匪气十足的言论是日本首富的言论吗?当时的他正在进行宽带网络的建设,有100万用户等着服务开通,但是他却无法借到黑光纤,没有这种光纤,整个网络就无法工作。为了解决这个问题,孙正义亲自发传真、打电话给供应商,但是收到的结果都是没有多余光纤。所以孙正义亲自拜访了相关部门,说出了这番话,被吓到的负责人当场便打电话处理了这个问题。
直接说结论提高效率
职场里有所谓的电梯谈话,上司会要求下属在他下电梯前做个汇报。但是孙正义的要求更高,他只给10秒钟。如果在最初的10秒没能让他了解到重点,他就会说:结论是什么?从结论说起!
孙正义可以从结论推导出这一结论的大概逻辑,如果逻辑上有疏漏或错误,或是关系重大的问题,他会谨慎的向对方求证。
这样的做法,不仅提高了孙正义的时间效率,也提高了软银整个公司的时间效率,使之逐渐成为了软银企业文化的一部分。
掌握不亚于专家的知识
孙正义手下集合了一批运营、法律、财务、广告领域的一流专家,他会就各类事务和这些专家人士探讨。因此孙正义在知识的实际运用上得心应手。所以在公司运营上,他从来不会漫不经心的询问下属”要怎么办“,而是有明确的想法。
不能接受“做不到”这种理由
孙正义永远不接受“有难度”、“做不到”这种理由,即使是法律不允许,他也会想办法突破限制。既有毅力,又有相当的灵活性。
比如软银设立日本纳斯达克这件事儿,从日本法律上讲,他们本没有资质设立证券市场。但孙正义拒绝接受客观理由,最后在大阪交易所以新兴市场的名义启动了日本纳斯达克。
无论批评正确与否,都虚心面对
“高水平的批评能够提高成绩,低水平的批评能够加强忍耐力。”孙正义是这么说的。无论是面对公司内部还是外界,他都始终听取批评意见,甚至在推特上郑重其事的回复批评者。面对高水平批评,他会充分探讨,面对低水平的批评,他也不会阻止对方发言。